董佩蘭女士德台友誼獎章頒獎典禮答謝詞全文
還記得開始接觸德語是在剛進大學時,在某堂初級德語課程的自我介紹時,曾用生澀的德語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期許自己今後能做台灣與德國之間的橋樑,為東西方文化、語言等各方面的交流作一些貢獻。當時遠大的理想抱負,聽起來令人讚嘆,但事實上只因那時的我認識的德文字彙不多,只能勉強拼湊出這幾個句子,實在是情非得已並非初衷。
時光輾轉,因緣巧合,從輔仁大學至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始終都還能在德語文研究的氛圍裡學習,結束在德國的學業後,有機會成為歌德學院的德語教師和大學的講師,同時也接下DAAD IC Taipei在台初成立時留學諮詢的工作,從一周4小時的臨時工、逐漸增加到一周20小時的半職工作,到後來不但全職還需要加班,工作時間和內容的改變也是DAAD IC Taipei在台灣業務增長的最好證明。
而這一晃眼就是20年,特別感謝從DAAD IC Taipei成立至今的5位主任,從他們的個人特質讓我學習很多。當然若沒有台北歌德學院和德國在台協會的支持,DAAD IC Taipei在台灣連落腳處都沒了,更別說業務的推廣,而我也沒機會獲得此殊榮,因此由衷的感謝是今日我要表達的重點。能參與台灣與德國之間學術交流的工作,擔任這橋梁之中的一個小小螺絲釘,不但圓滿了年輕時懵懂的理想抱負,也豐富了個人的閱歷和經驗,更證明了當年在大學的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