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亞太地區在科學、研究和創新方面發展迅速。這也為德國在該地區的科學和經濟發展方面帶來和大的機會。儘管德國與此區域的部分國家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已有長期密集的合作,進行多項的計畫。 但也與有些國家的交換關係還不夠顯著。
來自不同國家機構之間的科學合作可藉由聯合出版物和專利的數量來量化。由德國教育研究部(BMBF)與弗勞恩霍夫的系統創新研究所(ISI)、萊布尼茨全球與區域研究所(GIGA)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組成的聯合會委託亞太研究區監測調查APRA的研究成果顯示,美國作為許多國家的科學合作夥並發揮顯著的作用,就台灣和中國而言,市場占有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中國也是許多國家的科學合作夥伴,現階段也亦趨重要,因為有很高數量的學術發表出版。
另一方面,實際上中國在亞太地區擔任科學界的推動者。由於語言文化和地理上相近,台灣與中國的科學合作比例很高,但在某些方面卻也受到政治局勢的阻礙。日本對台灣和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尤為重要。總體而言,德國與亞太國家的合作強度較低。除中國和澳大利亞外,德國主要與美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工業國家進行科學合作。對台灣來說作為科學合作夥伴,德國僅排名第七。台灣與亞洲合作夥伴共同出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歷史上看,亞洲是流動學生的“出口國”,但由於至亞洲留學的學生流動增加,而導致進出的學生數量差距下降。 許多亞太研究區內的國家為招收外國學生製定了明確的目標。 例如,台灣是否可以在2020年達到招收15萬國際學生的目標,這是值得再觀察的。
台灣是人均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高工業化國家之一, 科研發強度為3%,與德國相近。但台灣非常倚重北美市場,這點可由與美國有許多聯合專利中反映出。 這種明確的方向也意味著與其他國家合作專利的數量相對較低。台灣的科學重點與微電子的經濟優勢密切相關,在資訊電腦科學、電子工程和測量和控制技術。 中國是台灣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際科學合作夥伴。與美國和中國的緊密連結也反映在科學家的流動性上。 相反,台灣對來自該地區的學生,特別是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學生很有吸引力。
台灣與夥伴國家專利合作數量百分比 | 台灣與夥伴國家聯合學術出版數量百分比 |
附加訊息
分類
- Allgemein (126)
檔案
留學諮詢
週一 16:00 至 19:00
週四 10:00 至 17:00
〈 防疫期間留學諮詢公告 〉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發佈之防疫規範,留學德國現場諮詢請落實戴口罩並量體溫等防疫措施,如不便前來本中心諮詢,建議請以 E-mail : info@daad.org.tw 詢問留學相關問題。
DAAD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的諮詢基於以誠信的方式提供最佳的資訊,但無法保證所有訊息的絕對完整性,對於訊息的正確性不承擔任何責任。
您想定期收到我們的電子報,或是您曾在德國留學進修想加入我們的德國校友聯繫資料庫,歡迎您請點選註冊。